陈元龙故居又称陈阁老宅位于盐官邑庙街东端堰瓦坝,是雍正帝朝太子太傅、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宫式府第。陈元龙(1652-1736),字广陵,号乾斋,世称广陵相国,亦称海宁市相国。清代相国(宰相)又称阁老,故其故宅俗呼“陈阁老宅”,现尚存正路轿厅、东偏房祠堂、寝楼、双清草堂和筠香馆。双清草堂西侧的古罗汉松,树龄高达600多年,至今苍翠挺拔,为难得的名木。
故居位置
海宁陈元龙故居位于 小东门直街西端。邮编:314411
故居介绍
海宁陈氏是明清两代望族。明代中页陈与相考中万历五年进士。其孙陈之遴考中崇祯十年进士。入清后,陈之遴在顺治帝朝两度拜大学士。陈与相之曾侄孙陈元龙是雍正朝大学士。陈元龙之堂侄陈世馆是乾隆朝大学士。故有一门三宰相之说。自16世纪至19世纪末,陈姓共出进士31名,举人103名,贡生、监生、秀才1000余名。三品以上在清朝国史馆立传者13人。
故居规模
陈氏故居规模很大,建筑宏丽。宅中安澜园声名尤著。清高宋宗爱新觉罗·弘历六次南巡,曾四次驻陈氏安澜园。海宁市多称陈元龙故居为“陈阁老宅”。
历史沿革
老宅初建于明中叶陈登曾祖陈与相时。后经陈元龙多次增修扩建规模极大。建筑有中、东、西三路。近百年来,不少建筑早已毁废。现仅存中路的轿厅和东路的聂氏宗祠、寝楼、筠香馆、双清草堂等建筑。双清草堂前尚存明代罗汉松一株。西侧为另一院落。老宅占地面积约4720平方米,建筑面积1100余平方米。在60年代时,老宅即引起文物部门重视,曾拨款略作维修。文革期间,被房管局部门出租、一度为盐官地毯厂占用,作为工场及职工宿舍。1980年盐官文物所成立,老宅划归文物部门管理,1981年略作整修后,作为盐官文保所办公驻地。1982年公布为海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1984年5-9月,整修了骄厅,1987年整修了双清草堂。1989年对筠香馆和北段长廊又进行整修。经过数次维修,老宅面貌逐渐部分恢复。
民间却有这样的传说。说是雍正帝早年无子,只有一个女儿,恰巧此时朝廷重臣海宁陈元龙下了一个儿子,两个孩子同年同月同日出生。正在为无子继承王位而忧虑的雍亲王,想了一个调包计。以庆贺两个孩子周岁为名,把陈登及其家眷骗进了府中,乘机用女儿换走了陈阁老的儿子。陈元龙虽明知中计却敢怒不敢言,也不能揭穿,这可是杀头之罪啊。而后陈元龙只得将女孩送回盐官镇老家抚养,而自己儿子从此永远留在了雍王府,男孩长大后即做了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,他就是清高宗乾隆。这个故事由于在民间广为流传甚广,影响很大,又被金庸写进了《书剑恩仇录》中,因此以讹传讹,海宁市人便把盐官镇当做了乾隆故里。电视剧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中不是也有乾隆到江南寻找生母的故事情节的吗?这“乾隆调包”的故事也给盐官的旅游制造了卖点。镇上还有陈阁老的老宅供游人参观。陈阁老宅是清代宰相陈登的故居,因宰相也称“阁老”,宰相府第自然称为陈阁老宅了。此陈家出了四个宰相,几大重臣,可说是宰相世家了。
陈阁收藏
在筠香馆内陈列有清雍正朝的九龙御匾。双清草堂内有安澜园模型陈列,此外在寝楼及骄厅常布置临时展览。在陈氏祠堂内现举办有石灯彩陈列,陈列新作硖石灯彩”龙舟“、“亭亭”、万象更新共13件。这些小型多样的陈列展览吸引了众多参观者。
陈阁老宅又称“阁老府”、“宰相府”,是海宁盐官镇的一个重要参观游览场所。
开放时间
每天上午 8:30 - 11:00 下午 13:00 - 14:30 开放。
参考资料
陈阁老宅.浙江省人民政府.2023-11-07